《湘江赋》之四

    发布时间:2008-03-01 01:19:48  来源:红网  作者:湖南老欧  点击数:

       自古山水文章,相得益彰。山水因文章而具灵性,文章因山水而增色彩。班固之《两都赋》、渊明之《桃花源记》、东坡之前后“赤壁”,尽得此中奥妙。然则,湖南之母亲河湘江,自古及今,竟无名赋相传,惜乎久矣。今者,和谐之风,拂我中华;中部崛起,振我三湘。盛世征华章,大河盼佳构。余虽不才,闻之欣然。临江而歌之曰:
    浩浩湘江兮起苍茫,吞纳漓潇兮成大象。汇入洞庭兮望长江,奔流到海兮不复还。干流八百余公里兮支流一万三,流经数十县市兮冲破百重山。湘江始有平岛之奇,终有城陵之阔;南有衡山之雄,北有岳麓之秀。一江好水润湖南,湖南自古简称湘。
    浩浩湘江兮生万物,芙蓉满岸花含羞。遍地湘莲兮鱼悠游,大雁南飞兮歌当酒。湘江两岸土地肥沃、物产丰饶,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有道是,糊广熟,天下足。要想湖广熟,必须湘江不断流。
    浩浩湘江兮蕴奇文,蔡伦造纸兮利传承。屈原怀沙兮留《天问》,贾谊屈才兮《过秦论》。李白纵酒兮呤衡岳,杜甫孤舟兮飘江中。朱张会讲兮在岳麓,湖湘学派兮唱大风。身无半亩兮忧天下,读破万卷兮交古人。诗曰: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口气虽然略大,文风鼎盛是真。
    浩浩湘江兮养浩气,气壮山河兮留伟绩。自古无湘兮不成军,敢为人先兮何所惧。炎帝尝草兮救黎民,禹王治水兮留胜迹。楚虽三户兮势亡秦,若要中华国果亡兮,除非湖南人死尽。你看那,国藩仗剑出湘乡,嗣同以头试利刃。黄兴沙场秋点兵,蔡锷以血酬知音。更有那,润芝橘州点江山,少奇宁乡忧万民,德怀疆场建奇功,荣桓纵横任驰骋。天地有正气,湖湘气更盛。
    噫吁嘻,山青青、水碧碧,山青水碧母亲情。儿女六千八百万,梦绕魂牵心连心。滚滚湘江北流去,盛世作赋连古今。登高壮观天地间,忧乐二字总关情。

    2008年2月24日凌晨3时于家中

    注:近日,潇湘晨报与湖南红网联手在世界华人中征集《湘江赋》。我知道后,且惊且喜。喜者,如此征集,将引得很多人参与,是湘江之甚,是湖南文化之甚。惊者,我到此时才知道原来这条被我们称之为母亲河的河流居然没有一篇好赋;
    我虽不才,但作为一个喝湘江水长大的人,对湘江自然会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我于赋文这一体裁也并不熟悉,但听到这一消息之后,心里还是十分的高兴。两天以来,日思夜想者皆是此文。昨晚本有公务应酬,但我早早回到家里开始写作,终于在今日凌晨3时写出了这篇文章。
    无知者无畏,无欲者亦无畏。我斗胆写作此文,重在参与,绝不在乎是否得奖。但朋友们的评价我还是会认真听取的,为此,欢迎大家多提宝贵的意见。

[!--temp.pl--]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